近日,针对平台上个别账号试图通过发布不实信息、剐蹭热点不当获利的现象,抖音官方发布了最新的治理规范。
蹭热度很常见,蹭着热度顺手捞钱,这事儿更是不新鲜。但怎样才算是违规行为?具体而言,可以分为四大类。
首先是利用“虚假身份”不当获利。即借助某些热点事件,仿冒、不当关联当事人或涉事品牌,又或者虚构所谓“大师”“专家”“传人”等身份来误导网友,借此引发关注后,获取不合理利益。
其次是利用“虚假内容”不当获利。即通过发布不实内容,故意拉踩引战、制造对立(如民族对立、地域对立、性别对立等),挑动大家的情绪。等网友们吵成一锅粥,关注度也涨上去了,就借此售卖相关产品。
例如,有一些缺乏资质认证,却自称为“情感大师”“两性专家”的网红,就喜欢发布一些虚假的两性冲突事件进行引流。其内容往往比较“炸裂”,直戳网友的敏感点。
于是,不同阵营的网友就会各执一词,展开激烈的讨论。而这也能为发布者带来持续的流量和关注,方便其获得礼物打赏或是直接卖货。
有些人,明面上是正义使者,说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奋斗,实际上却将“打假揭黑”当作自己敛财的工具,手段无所不用其极。
尤其是在食品安全、医疗健康等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,有账号以“业内人士”身份,发布不实信息“揭露”所谓“行业黑幕”。
他们先是声称,某款商品甚至某行业大多数商品存在“假冒伪劣”“偷工减料”“以次充好”等问题,劝告用户不得购买。
同理,这种情况还会发生在知识付费领域,通过曝光“打假”,拉踩对方的教学无用,从而更好地售卖自己或合作方的课。
在平台上,我们可能会见到一些账号,批量发布所谓“心灵鸡汤”“情感咨询”“人生格言”之类同质低质的内容,欺骗用户对账号及内容进行关注、点赞、收藏和分享,甚至直接开设橱窗售卖商品。
其中,还会有一些矩阵号,通过简单粗糙的搬运、抄袭和拼凑,在缺乏实际体验的前提下,批量发布被虚构或片面夸大的营销信息,然后通过商品或服务推广赚钱。
目前,该新规已经开始试运行,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如果违反相关规定,无疑将受到相应的惩罚。
尤其是对那些“假揭黑真牟利”的违规者,抖音将按照《新规》从严处置,包括但不限于封禁平台账号、收回直播和营利权限、抹除那些不当获取的粉丝量,以及清退违规账号所属MCN机构等。情节严重者,平台还会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今年2月,在全网拥有4000万粉丝的大网红猫一杯,一手炮制了“秦朗巴黎丢作业”的虚假闹剧,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她编造的“秦朗”查无此人,但视频下却凭空冒出了个“秦朗舅舅”,煞有介事地“谢谢好心人”。
然而,据江苏警方通报,该男子只是为了吸粉引流,而以“失主”舅舅身份摆拍。期间,他造谣了某学校,并直播到书店购买新作业送给“外甥”。
3月,许昌市市场监管局在监测网络市场时发现,部分短视频直播平台出现大量冒牌“胖东来”直播间。
作为在今年几度爆火出圈的流量商超,“胖东来”三个字就已经足够有吸引力。而此类直播间多以“胖东来入驻××第一天”等标题为营销噱头,并用绿幕直播形式销售茶叶等商品。
据后续发布的警情通报,网红铁头及其同伙合谋,以曝光黑料相威胁,向某带货主播索要数百克黄金。并在多次交涉后,获得该主播转账的大额钱款。
今年年初,抖音直播新版“健康分”处罚正式生效。之后更是积极配合“清朗·整治‘自媒体’无底线博流量”专项工作的落实,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社区生态和网络环境。
为了切实打击“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”“自导自演式造假”等违规行为,5月27日,抖音平台还发布了《抖音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》,由平台牵头,联动各地相关机构和新闻媒体,对热点事件当事人和疑似演绎内容进行严格核实。
据抖音官方公布,截至目前,抖音“无底线博流量”治理专项团队已介入核实203个热点事件,处罚账号1174个。
对主播来说,靠欺骗手段来赚取眼球,也许可以一时获利,但不可能持久。唯有靠正当手段和优质的内容获得流量,“泼天的富贵”才不会烫手。
网红主播们应该持续产出优质内容,不要动“歪脑筋”。平台也需要承担监管责任,并调整好内容审核标准和流量分配的算法机制,对创作者发布的内容进行把关和合理引导。
声明:版权声明: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aikan58@tuta.io 通知邮箱谢谢!